2021-01-01
篇一:《故鄉的食物》讀后感《故鄉的食物》內容簡介:“魚羊為鮮”。有一位老同志是獲鹿縣人,是回民,他倒是吃羊肉的,但是一生不解何所謂鮮。他的愛人是南京人,動輒說“這個菜很鮮”,他說:“什么叫‘鮮’?我只知道什么東西吃著‘香’。”要解釋什么是“鮮”,是困難的。我的家鄉以為最能代表鮮味的是蝦子。蝦子冬筍、蝦子豆腐羹,都很鮮。蝦子放得太多,就會“鮮得連眉毛都掉了”的。我有個小孫女,很愛吃我配料煮的龍須掛面...
閱讀全文»
2021-01-01
引導語:香甜味美的栗子,自古就作為珍貴的果品,是干果之中的佼佼者,而且中醫認為栗有補腎健脾、強身壯骨,益胃平肝等功效。因此栗子又有了“腎之果”的美名。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汪曾祺一篇相關的散文《栗子》,與大家分享閱讀。栗子的形狀很奇怪,像一個小刺猬。栗有“斗”,斗外長了長長的硬刺,很扎手。栗子在斗里圍著長了一圈,一顆一顆緊挨著,很團結。當中有一顆是扁的,叫做臍栗。臍栗的味道和其他栗子沒有什么兩樣。堅果的...
閱讀全文»
2021-01-01
畢淑敏,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寧,中共黨員,國家一級作家、內科主治醫師、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、北京師范大學文學碩士,心理學博士方向課程結業,注冊心理咨詢師。《孝心無價》是著名作家畢淑敏的一篇散文作品。作者在文章開始舉了兩個關于“孝”的例子:一種是求學的苦孩子,一種是離家的游子,作者并不認可他們的“孝”,由此引發出行孝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話題。作者相信天下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,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...
閱讀全文»
2020-12-30
暖國的雨,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。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,他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?江南的雪,可是滋潤美艷之至了;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,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。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,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,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;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。蝴蝶確乎沒有;蜜蜂是否來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,我可記不真切了。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,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著,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著。孩子...
閱讀全文»
2020-12-30
花季17歲的你在干什么呢?也許你還在為課上布置的作文而絞盡腦汁的思考,而林清玄17歲已經開始發表文章,20歲出版了第一本書之后就開始一發不可收拾。30歲前的他就已經得遍了臺灣所以的文學獎項。作家需要后天的努力,但更需要天生的才賦;而上天好像特別偏愛林清玄,他似乎就是為了文字而生的,有多少人羨慕他的才華。他的文章精短而富有哲理,他的文筆溫潤且易懂;只要你靜下心來細讀他的文字,你就...
閱讀全文»
2020-12-29
在這個夏天里,我最想吃的就是那美味的西瓜。下面是由原上草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“林清玄散文:小紅西瓜”歡迎閱讀,僅供參考,希望對你有所幫助。買到一種小如壘球的西瓜,皮色翠綠、果肉深紅、清涼勝雪、滋味如蜜。像我這么喜歡吃西瓜的人,每次看到有新的西瓜品種,總會迫不及待地買來吃,每次吃總有一些驚喜。二十年前第一次吃到黃肉的小玉西瓜、十五年前第一次吃到澎湖西瓜、十三年前第一次吃到無子西瓜的情景,都還歷歷如在...
閱讀全文»
2020-12-26
小學的時候不知道為什么,所有的小學生寫作文、日記、周記,一開始都是“光陰似箭,日月如梭”。其實,那時候很多人沒射過箭,也沒有見過織布的梭子。到四年級,我們的導師才嚴格規定:不論是作文、日記、周記都不準用“光陰似箭,日月如梭”,要使用那些平常看得見的東西來形容。一時之間,光陰和日月就變得很熱鬧了。例如光陰似魚,日月如鳥。例如光陰似水,日月如云。例如光陰似風,日月如電。也有說光陰似蝴蝶,翩翩飛去;日月...
閱讀全文»
2020-12-18
《愛的回音壁》是畢淑敏的一篇散文作品。我們為大家整理了畢淑敏散文《愛的回音壁》讀后感,僅供參考,希望能夠幫到大家。畢淑敏散文《愛的回音壁》讀后感篇一一直很尊敬畢淑敏先生,只是因為她的筆下寫下的全部都是人生鮮活的生活。她一生涉足醫學,文學,心理學,從而更真實地把握了生活的真諦,因為,如果醫學是從生理方面解讀人的話,心理學從心理方面刻畫人的話,那么文學則是在揭露一種人性的美。前日,讀了她的《人生三件事...
閱讀全文»
2020-12-17
散文的精髓是形散而神不散。讀一篇好的散文,就像在炎熱干燥的沙漠里逢著一片綠洲,滿心裝滿了欣喜與崇拜。朱自清的散文《荷塘月色》真正地將我推進了散文的殿堂,但只是崇拜他的文筆,并沒有激起感情的陣陣漣漪,好像內心的一片天地是空虛的一般,林清玄的散文卻總能引起思想的共鳴。林清玄帶給我的是感動與崇敬,不是因為他是作家,而是他的寫作思想風格全都扣住了我的心弦,仿佛迷惘的心找到了方向般清澈明亮。我的一切,不再流...
閱讀全文»
2020-12-17
引導語:現代文學家魯迅的《好的故事》出自《野草》散文集,是一首散文詩,文章通過對夢境中“好的故事”的描繪,反映了魯迅在希望與失望的矛盾中,啟示人們毀掉“昏沉的夜”,實現充滿“好的故事”的生活的強烈愿望,下面是原文,與大家分享閱讀。燈火漸漸地縮小了,在預告石油的已經不多;石油又不是老牌,早熏得燈罩很昏暗。鞭爆的繁響在四近,煙草的煙霧在身邊:是昏沉的夜。我閉了眼睛,向后一仰,靠在椅背上;捏著《初學記》...
閱讀全文»
2020-12-17
畢淑敏是中共黨員,國家一級作家、內科主治醫師、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、北京師范大學文學碩士,心理學博士方向課程結業,注冊心理咨詢師。《謊言三葉草》畢淑敏人總是要說謊的,誰要是說自己不說慌,這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。有的人一生都在說謊,他的存在就是一個謊言。有的人偶爾說慌,除了他自己,沒有人知道這是一個謊言。謊言在某些時候只是說話人的善良愿望,只要不害人,說說也無妨。在我心靈深處,生長著一棵“謊言三葉草...
閱讀全文»
2020-12-17
引導語:《復仇(其二)》是魯迅先生的一部散文詩作品,收錄于散文詩集《野草》之中,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原文,歡迎大家閱讀與學習。因為他自以為神之子,以色列的王〔2〕,所以去釘十字架。兵丁們給他穿上紫袍,戴上荊冠,慶賀他;又拿一根葦子打他的頭,吐他,屈膝拜他;戲弄完了,就給他脫了紫袍,仍穿他自己的衣服。〔3〕看哪,他們打他的頭,吐他,拜他……他不肯喝那用沒藥〔4〕調和的酒,要分明地玩味以色列人怎樣對付他們...
閱讀全文»
2020-12-17
引導語:《離婚》寫于1925年底,是魯迅最后一篇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的小說,出自作者的小說集《彷徨》。《離婚》就純屬一個鄉下女人的不幸了。魯迅有言:哀其不幸,怒其不爭。那個愛姑在“七大爺”的威嚴之下,竟不敢說她早已想好的話了。有什么辦法呢?他們是官,且有勢。而她,只是一個鄉下人。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原文,歡迎大家閱讀學習。“阿阿,木叔!新年恭喜,發財發財!”“你好,八三!恭喜恭喜!……”“唉唉,恭喜!愛姑...
閱讀全文»
2020-12-17
精神的三間小屋畢淑敏面對那句“人的心靈,應該比大地、海洋和天空都更為博大”的名言,自慚形穢。我們難以擁有那樣雄渾的襟懷,不知累積至那種廣袤需如何積攢每一粒泥土、每一朵浪花、每一朵云霓?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國古話“宰相肚里能撐船”也讓我們在敬仰之余,不知所措。也許因為我們不過是小小的草民,即便懷有效仿的渴望,也終是可望而不可及,便以位卑寬宥了自己。兩句關于人的心靈的描述,不約而同地使用了空間的...
閱讀全文»
2020-12-15
不知不覺,又到了年關,一年緊張、忙碌的工作心情一下子釋放了很多,汽車飛馳,心總跑在車的前頭,嗅著老家的年味,我又來到了生我養我的老家……以下是小編分享的關于過年的散文,歡迎大家閱讀!回味春節許懷中春節,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。可以說,它是至今世界上時間過得最長的佳節,春節前好一段,就有各種迎春茶話會,拜早年。元宵前后,還有拜晚年,延續甚長。不僅時間長,而且內容相當豐富,喜慶的氣氛極其濃厚,它集中體現...
閱讀全文»
2020-12-14
【臺北鬧饑荒】每次回到鄉下老家,要返回臺北的時候,媽媽總是塞很多東西到我的行李箱里,一直到完全塞不下為止,那種情況就好像臺北正在鬧饑荒。“媽,你什么都不用帶,臺北什么都有。”我說。媽媽總是這樣回答:“騙你的!臺北什么都有,臺北又不是極樂世界。”我把芭樂、橘子、哈密瓜拿出來,說:“至少,這些水果都有。”媽媽又幫我塞進去,說:“我們鄉下的較好吃,也較便宜。”我把一大包肉干、肉松,肉脯拿出來,說:“我們...
閱讀全文»
2020-12-14
古時候,做女人大晦氣,一舉一動,都是錯的,這個也罵,那個也罵。現在這晦氣落在學生頭上了,進也挨罵,退也挨罵。我們還記得,自前年冬天以來,學生是怎么鬧的,有的要南來,有的要北上,南來北上,都不給開車。待到到得首都,頓首請愿,卻不料“為反動派所利用”,許多頭都恰巧“碰”在刺刀和槍柄上,有的竟“自行失足落水”而死了。驗尸之后,報告書上說道,“身上五色”。我實在不懂。誰發一句質問,誰提一句抗議呢?有些人還...
閱讀全文»
2020-12-13
余秋雨的通俗體散文和央視百家講壇一脈相通,甚至是百家講壇的先聲。其貢獻在于播散了中國傳統文化,將中國文化推向世界。雪——余秋雨美麗的雪花飛舞起來了。我已經有三年不曾見著它。去年在福建,仿佛比現在更遲一點,也曾見過雪。但那是遠處山頂的積雪,可不是飛舞的雪花。在平原上,它只是偶然的隨著雨點灑下來幾顆,沒有落到地面的時候。它的顏色*是灰的,不是白色*;它的重量像是雨點,并不會飛舞。一到地面,它立刻融成了...
閱讀全文»
2020-12-13
導語:《落葉》是徐志摩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,其中大都是他的演講稿。下面是徐志摩的散文落葉概括的內容,提供給大家閱讀學習,希望你們會喜歡!徐志摩的散文落葉概括《落葉》這篇文章是徐志摩一九二四年的在北京大學的講演稿,后收入《落葉集》,是一篇典型的自剖性文章。由于作品是講演稿,作者似乎更多的著眼于“鼓動”,因此在行文當中不時大筆渲染。如將枯燥與煩悶比作“不成開的不講情理的怪物”,而“我們的全身仿佛被一個大...
閱讀全文»
2020-12-11
?不知道是不是書看多了,還是雙魚座的內力驅使,我總是向往古代生活的溫婉綿長,總覺得應該生活在有水有橋有雨的江南水鄉,去過那神仙般的閑適日子。我太喜歡蘇杭了,那份雅致是別的地方所沒有的,搖曳的詩意,仿佛充斥著整個蘇州,處處都能找到我靈魂的棲息地。每走一步都是一個景,眼睛所到之處,無不充斥著詩情畫意,仿佛永遠看不完、看不夠。特別是天空下起一點小雨,撐著傘漫步在這一條條悠遠的小巷里,去...
閱讀全文»